国产龙芯处理器是什么?
早在2001年5月,龙芯的课题组就已经成立了。换句话讲,龙芯的研发已经经历了十八年的路程。事实上,龙芯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。有人认为龙芯的团队企图挑战英特尔的权威是自不量力,有人认为龙芯只是个骗国家经费的项目,但是谁又会知道这其中背后的艰辛和心血?从海思麒麟芯片的经验已经证明了,技术只有在自己身上,才是硬道理。这一点放在龙芯身上也非常适用。
为什么要研制龙芯还要从90年代说起,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独立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能力,所以哪怕是高价去外国进口的计算机,也被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,那就是把计算机放在透明玻璃房中,并且钥匙不归中国保管,使用前必须得到外国人许可才能使用。而9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,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,所以,在2000年前后重启了一大批科研项目,其中就包括了龙芯这项科研项目。
成立之初的龙芯,其实处境十分的艰难。当时团队只有十多个人是东拼西凑的,国家对这方面的支援相比其它的项目都要少,平均下来也没有多少钱。研发芯片所需要的资金非常大,这点钱无异于杯水车薪。相比于国外一些巨头上亿美金的研发费用,龙芯的条件非常艰苦。然而龙芯还要忍受着网络上的各种冷嘲热讽,面对巨大的压力。但就算如此艰难,这么多年来,这支小小的团队依旧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壮举。
2015年3月31日,北斗卫星导航多了一个新成员。这位新成员使用的,就是龙芯处理器。能够被用在如此重要的卫星上,说明龙芯已经非常可靠了。而且别以为龙芯在生活中见不到了。你在马路上看到的红绿灯可能就是龙芯控制的,甚至一些机顶盒也用的龙芯。从龙芯在2010年选择市场化运营之后,就没有再向国家索要一分钱资金,并且在2015年实现了收支平衡。
从这么多年的发展,龙芯先后推出了龙芯1号、龙芯2号、龙芯3号三个系列,性能也从当初龙芯1号的266MHZ提升到龙芯3B1500的1.5GHZ,工艺从当初的180纳米提升到32纳米,可以说龙芯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。特别是龙芯新研制的3A3000在单核性能上超过凌动、VIA和ARM。这些芯片的性能虽然算不上顶尖,但是可以在很广泛的领域使用。
龙芯的路还有很长,虽然目前设计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但应用和生产制造还存在不足的地方。不过也相信,虽然未来一片渺茫,但龙芯依旧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古话说得好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